咨询电话:400-007-9000,13501208501(马老师)
取消
为什么挖了很多牛人的团队,却干不过一帮普通人?
发布时间:2023-09-19 14:59  文章来源:混沌学园(ID:hundun-univ   作者:李善友   点击:次
文 /  李善友,混沌学园创办人
来源:混沌学园(ID:hundun-university)
9393体育原生e洞察已获转载授权,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

 

01
人类智慧如何才能突破这场困局?

近期,OpenAI创始人奥特曼提出要做世界币,很多人不需要工作,只需要获益的大公司给人们一笔生活费即可,他认为这是对全世界人民的一种福祉。但埃隆·马斯克反问,大多数人的人生意义在于工作当中,如果连工作的机会都没有了,人生的意义又在哪里?
这是一个很重大的问题。但是站在个体角度而言,其实人们一点选择也没有,大家必须跟着洪流往前跑,而且必须要跑得快一点。


就像寓言故事讲的那样,两个人在森林里遇到一头熊,有一个人蹲下来系鞋带,另外一个人说:“熊来了,还不赶紧跑?”这个人却说:“我不需要跑过熊,跑过你就可以了!”所以,身为个体其实并没有选择,必须往前跑。

但是总得有人站在人类的尺度来考虑这件事,AI教父Hinton教授2023年从谷歌人工智能离职,离开的时候他做过一个预言:“我从没见过什么物种可以控制比自己更聪明的人,以我们肉眼可见的速度,人工智能的聪明程度会越来越快,人工智能的聪明程度超过人类这件事情是一定会发生的。等这个临界点发生的时候,我不知道人类将何去何从。”

埃隆·马斯克在看到这个洪流不可遏制之后,想做一个研究宇宙级别真理和真相的人工智能。

我想反过来思考,人工智能里有什么样的思想是可以为人类所借鉴的,不是逆着它走,而是顺着它、提炼出它的智慧。人工智能产生智慧的这种方式、这种模式,人类是否可以借鉴,并且在更高的群体智慧里涌现出来?于是我花了很多时间来学习人工智能背后的机制和机理。

Hinton教授是该领域的权威代表,他十几岁的时候就相信这句话,“人工智能模仿大脑神经网络”。所以理解人工智能非常重要的词汇是神经网络。人类大脑的神经网络最微观的模型就是神经元。人类大脑里有一千亿个神经元,神经元接收信息,然后在细胞体里进行整合,当信息超过阈值以后,会通过轴突传递给另外一个神经元。这里有三个步骤:第一个步骤是信号的输入;第二个步骤是个隐藏层或者说是黑盒子,到今天为止人们仍未了解清楚;第三个步骤就是输出,输出的是更高级别的信息,而不是吸收时候的信号。吸收进来的信号超过一定阈值之后才会产生输出,但输出的信息已经比输入的信号高一个层级。

这段描述有一个非常关键的点叫做阈值,或者叫临界值。当输入之间的互动超过临界值之后,某种事情就发生了,然后以更高级别的信息的方式输出,这是单个神经元和它周围神经元之间的动作。

人类头脑里数以千亿个神经元大量地互动,就产生了人类的意识,产生了人类的智能,产生了人类的智慧。人工智能模仿的就是这样一种机制。虽然人们还不能完全理解中间发生了什么,但是所有人都公认中间发生的动作跟一个词有关系,即涌现。

我们想理解人工智能,就必须理解大脑神经元是如何涌现的。实际上,这方面已经开展了很多研究,科学家们不仅研究大脑的涌现,也研究大量社会性动物之间的涌现,比如蚁群、蜂群、蝴蝶群、鱼群、鸟群、蝗虫群,这类群体都是个体没什么智能,但数以千万计的个体合在一起,每个个体按照极为简单的规则,与它相邻的个体之间发生相互作用,当互动超过某个阈值之后,就会在更高层位上涌现出一个具有群体智慧的存在体。

这种现象对人类有巨大的启发,也许在人类面临危机的时候,这个东西可以帮助我们。

02
重新认识“涌现” 
 
大海中的每一条鱼都没有意识,但成千上万条鱼在一起的时候,它们就会像一头猛兽一样在海里游动。鱼群的同步性来自哪里?这种智能是如何出现的?有科学家猜想,鱼群之中并没有指挥,只是每条鱼都跟相邻的鱼做一些互动,这些互动只遵循三条极其简单的规则,一是跟上前边的鱼,二是与身边的鱼保持同步,三是与后边的鱼保持距离,然后鱼群的智慧就涌现出来了。

1987年,一个叫做Boids的人将鱼群涌现的三条简单规则作为算法,输入计算机进行模拟。伯德先模拟出一个个体鱼,然后让个体鱼遵循简单规则的算法,让个体鱼跟周围的鱼按照简单规则去运动,刚开始的前15秒,模拟的鱼群还是混乱的,但是从第15秒开始,突然出现了整体性的秩序,一个超级存在体出现了。个体鱼好像被某种整体性的秩序在引导着,在同步着,在走一样。

这里需要问一个尖锐的问题,这个超级存在体,是一个真实的物理存在,还是个体相互作用的抽象总和?

如果站在个体的角度,会认为它无非是一个抽象的总和而已。但是人类的大脑是由上千亿个神经元互动出来的,人类这种真实的存在是上千亿个神经元相互作用的抽象总和吗?如果人类认为自己是真实存在的,人类的意识、思维是真实存在的,反过来也应该同样认为,更高层位上的那个存在是一个真实的物理存在。

如果它是一个真实的存在,让个体鱼保持如此同步的,是它跟周围鱼之间的互动,还是它跟那个更高存在体之间的互动?有了这个更高的存在体,个体鱼的生存力提高了还是下降了?它的自由度提高了还是下降了?如果人们把自己代入成为那条鱼,人类也可以通过个体鱼之间的相互作用,突然涌现出一种群体性智慧,它是会提高人类的自由度和生存度的。    
    

从大量实证来看,这个高级层位是存在的。最美妙的地方是,当这个高级的存在体出现之后,个体不仅跟其它有形个体之间进行同步,也会跟整体的存在体之间进行同步。

人类是否也可以?

我被这个话题困扰了很多年,一直无法前行。社会性动物里众愚成智、群智涌现。但是人类似乎是相反的,个体人都很聪明,人类集体就变得很愚蠢,甚至变成了乌合之众。

大多数复杂科学的书中提到的涌现,都是个体和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超过阈值之后,会在更高层位涌现出超级存在体。但有一天我突然发现一个问题,涌现的基本单元不是个体,不是个体和个体之间发生相互作用,而是信息和信息之间相互作用,想法和想法之间相互作用。

举个例子,单个蚂蚁智力很低,但是成千上万只蚂蚁在一起就具备了某种群体智慧,蚂蚁群体的智慧可以完成非常复杂的动作。比如成千上万只蚂蚁一起搬家,这么复杂的动作,蚂蚁却安排的有条不紊,中间没有一个蚂蚁在发号施令,它们是怎么做到的?

蚂蚁是通过何种方式与其它蚂蚁同步的?信息素。当蚂蚁在行动的时候,它会释放信息素,信息素会吸引其它蚂蚁过来一起做相同的动作。我们在这里看到了一种网络效应,叫“越来越”,谷歌搜索就是这种机制,谷歌每个页面有个值叫PageRank,人们在搜索信息的时候,它会推一个页面给你,当这个页面的值越高,其它搜索同样关键词的用户就会被更多地引到这个页面来,这个页面的值就会越来越高。谷歌背后的机制就是向蚂蚁学习,这种机制创造了一个万亿帝国。

我们可以做一次范式转换,换一种方式去看蚁群。蚁群不是蚂蚁网络,而是信息流网络,蚂蚁只是传递和连接信息流的载体而已。

人类的眼睛习惯眼见为实,我们看到事物会认为事物是网络的节点,于是把事物的集体变成了一个总体,这种思维影响了我们对现象背后本质的观察。我们完全可以做一次范式转换,蚁群不是蚂蚁的集合,而是一个信息流的网络,这个网络的核心节点就是信息流动,而蚂蚁是信息流动、传递和承载的载体和连接而已。

把这个网络反过来看,就可以理解鱼群案例了,鱼和鱼之间是没有相互作用的,但是通过信息和信息之间的相互作用,形成了群体智慧体,然后个体鱼跟群体智慧体一起同步。那个群体智慧体的最小单元根本不是鱼,而是经由鱼和鱼之间所产生的信息互动,这才是涌现的最小单元。

我大概花了五年时间才把思维范式转换过来,当我用人类的尺度再回望人类,人类也是有群体智慧的。

赫拉利在《人类简史》中提到,很久之前人类发生了一次认知革命,即智人突然会说虚构的故事了。尤其是在群体间达成共识的虚构故事,对这个群体更有重大的意义。相信群体故事的人越多,达成共识的人群越多,这个虚构故事对人类的影响就越大。人类在虚构的共识故事上的演化,就是文明的演化。作者提出,文明的演化速度远远快于基因的变异速度,所以人类比动物进化快。换句话说,人类也存在某一个更高存在,那个更高存在并不是人群,而是人类个体想法和想法之间的相互作用,那个虚构的故事才是人类的本质,人类是经由更高存在的演化带来了自己的进步。所以对人而言,那些虚构的故事才是最重要的,它是人类文明的根本。不是因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有了虚构的故事,而是反过来,因为有了虚构的故事,以及虚构故事的演化,人类才有进步。

有一本书也讲了同样的道理,MIT人类动力学实验室创始主任彭特兰教授的《智慧社会》,英文原名叫《Social Physics》,社会物理学。彭特兰教授写这本书的时候是胸怀巨大志向的,他认为社会学和物理学下面有同样的理,进而把物理学和社会学打通。书中提到了组织智慧,彭特兰教授有确切的证据证明,组织是具有群体智慧的,换句话说,组织拥有群体智慧,并在很大程度上独立并优于个体智商。群体智慧在群体表现中的作用,和智商在个体表现中的作用一样重要。

03
颠覆传统组织观 

人们通常认为组织是一个死的客体,组织完成一件事情是因为组织的领导者做了决策、组织的员工予以执行,即组织内的个体做了一些事情让组织发生了变化。

彭特兰教授完全翻转了这个范式,他认为组织本身具备智慧,组织智慧对于群体表现的作用,跟智商对一个人表现的作用几乎一样重要。彭特兰用大数据的方式来研究,并发表论文。

彭特兰教授提出,组织的最小单元不是个体,而是想法流,是个体和个体之间想法的流动,组织里边想法流动的模式,比所有个体因素都重要,甚至比所有个体因素之和还要重要。作为创业者、高管、HR,大家工作的对象肯定是个体员工,但是彭特兰教授告诉我们,一个组织想法流的模式比所有个体因素之和还重要,这其中包括个体的智商、性格、满意度甚至想法的内容。

彭特兰教授将想法流这个词拈出来之后,我们看待组织的方式就要发生变化了,人的组织不再是不同人的集合,而是人和人之间想法流动的模式,才是这个组织最核心的关键所在。

什么是交流的模式?就是个体和个体之间交流的方式,而不是交流的内容。交流的内容重要,但是交流的内容对于预测组织的表现而言,远远不如交流的模式更重要。彭特兰教授提出,想法流最重要的因素是话轮转换的平等性。相比于话轮转换更均等的群体,由少数个体主导对话的群体智慧反而更低。

通常的组织中会以领导者为中心,这些领导者或者资深人士在会议中的交流时常占比较大。彭特兰教授提出,对于这样的组织而言,他的个人智慧很高,但是组织的群体智慧很低。什么样的组织群体智慧会很高?就是话轮转换均等的群体,大家都在交互,每个人都输出自己的观点,然后彼此的观点互相启发他人,从而让想法流动起来,信息和信息的流动会涌现出更高层位上的组织智慧,这也决定了一个组织群体智慧的高低。


更奇妙的是第二步。当有了组织智慧或群体智慧以后,个体会跟组织智慧和群体智慧进行互动,彭特兰教授称这种互动为社会性学习,并认为这种社会性学习是提升个体水平最重要的因素。彭特兰教授建议,如果一个人想要提升自己,就要把90%的时间花在社会性学习之上,用10%的时间提升自己的技能。

彭特兰教授提出,“我把组织看作一条想法流(的机器),把组织成员看作在想法的河流中航行的一群人”。整个组织的内核是一个想法的流,这个想法流决定了组织智慧或者群体智慧,组织智慧是独立于个体智慧并优于个体智慧的,而个体智慧的脚就踩在组织智慧的想法流的河流里。这是对个体成长进步最快的一件事情。

你是否会觉得很奇怪,为什么一些重要的人物总是出现在同一个时期、同一个地方?我想可能是因为在那个时空里,有一条集体智慧的河流出现了,那些个体踩在集体智慧的河流里,虽然不自知,但90%的成长已经在潜意识里发生了。


换句话说,假如想让自己进步,除了要拼命读书、拼命学习,让自己置身在一个快速流动、快速转动的学习群体里更加重要,这个结论让我非常感动。

04
为什么皮克斯的人才和创意源源不断?
 
以这种范式转换来推进组织的企业不少,其中一个小案例就是皮克斯。

并不是每一个组织最后都能涌现出组织智慧体,但是皮克斯做到了。皮克斯有三个创始人:大股东乔布斯;导演拉塞特,是皮克斯的创意之魂;总裁艾德文,全世界最早用技术给动画做渲染的软件就是艾德文开发的。艾德文和拉塞特两个人从小不认识,他们的志向也不太一样,一个喜欢电影创意,一个喜欢技术,但是两人从小却拥有同一个梦想,这个梦想就是用动画技术在电脑上制作出一个完整的动画电影,后来他们实现了这个梦想,就是著名的《玩具总动员》。

《玩具总动员》上映后,乔布斯顺势把皮克斯做上市了,以一个电影带动了一个公司上市。在皮克斯上市以后,艾德文内心深处却有着非常大的失落感,他的梦想实现了,自身却失去了支撑的动力,他不知道自己每天在皮克斯这个组织里工作的动力和价值是什么?艾德文用了一年左右的时间走出了这个彷徨期,找到了自己独一无二的价值。他说,“也许我的注意力不会在个体电影创造上,可能也不会在个体人的培养和发展上,但是我想创造出一套让创意源源不断的文化氛围出来。我希望能够在皮克斯里创造一种文化,在这个文化氛围之下,能够让好创意源源不断地出来,能够让人才源源不断地成长出来”。看了这句话,大家是否立刻联想到了彭特兰的理论?组织将从关注个体转为个体之间的交互模式,艾德文的观点同彭特兰的观点是一致的。

对于电影来讲,最重要的能力就是创意。有了创意才会有好电影。所有人都知道创意为王,但艾德文关注的是,大部分电影公司虽然关注创意,却从来不问创意是如何来的,创意是由人而来。好莱坞制作一个电影,通常是由不同部门组成一个团队,拍完片子团队就解散了,《玩具总动员》也是由160人左右的团队组合而来的,但是电影完成后,这些人全部留下来组建了一个固定的公司,因为艾德文和拉塞特相信,一个成熟稳定的团队和人才对于创意的源源产生是至关重要的。他说,“我非常奇怪那些电影公司,他们重视好的创意,却不知道培养人才。其实只要人才出来,创意才能够源源不断”。

有了人才之后,如何保证创意源源不断?如何保证人才越来越多?传统思维会考虑将各个领域牛人挖过来,组建一个大牛团队,创意就能够源源不断地出来,这种观点的焦点也在个体的人,这是彭特兰批评的一种过时的组织观。艾德文、拉塞特、乔布斯对这个观点完全不屑,他们要找到一个特别重要的点,要明确人才是如何不断地成长起来的。艾德文拈出的词叫交流,好的交流氛围,人和人之间互动,就能让人才不停地成长,就会让创意源源不断地产生出来。皮克斯公司非常重视交流。

皮克斯大楼是乔布斯的一个作品,一楼中间是个正厅,前面是个舞台,左边是创意团队,右边是技术制作团队,皮克斯公司所有重要的活动都在一楼的正厅和舞台进行,大家会在休息时间经常偶遇。一般企业设置茶水间和厕所的第一原则是方便员工,要离员工最近,但乔布斯设计的茶水间和厕所,就是为了创造让不同部门的员工有不期而遇的机会,两个部门的同事可能平时不认识,他们在茶水间里面偶遇的时候进行的闲聊,对于创意产生是十分重要的。彭特兰也持这种观点,他说人和人之间面对面非正式的交流对团队创意产生的作用,甚至比正式的交流更重要。他并没有关注具体的人,而是关注人和人交互的方式。

每拍一部电影,都需要做同行评议。皮克斯有一个组织叫智囊团,是由制作、制片等业内电影人士组成的一个团队,在电影制作的每一阶段中,智囊团都会开探索会议进行研究。智囊团不向高层做汇报,即使公司领导层,也是以电影人的身份来参加会议的。

这件事情有何重要意义?动画电影的制作过程很漫长,因为没有现场观众,及时反馈这件事情对电影的成功就显得至关重要了,每次有故事主要情节和背景音乐出来,哪怕只是草稿,都要拿来由智囊团进行探索。艾德文举了个例子,几乎每一部皮克斯的电影最后出品的样子,和最初的创意都是完全不一样的,都翻了很多个跟头,这些都是在智囊团交流和交互过程中形成的。

智囊团的探索,对于皮克斯的电影品质和质量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,做好这件事情是它成败的关键。为了进行探索流的良性互动,皮克斯明确了几条简单规则。

第一个规则是平等。开会人员都不许戴帽子,不许带职位角色,每个人都是素人心态,纯粹地对电影进行讨论、提出建议。参会人员没有层级、没有部门,大家完全是平等交流。彭特兰也提到过话轮转换的平等性,这种想法流的模式是决定一个组织群体智商的最重要因素。

艾德文讲到了一个细节,智囊团开会的会议室有一个乔布斯做的长方形办公桌,艾德文在自传里对此进行了描述,“我非常愚蠢,我花了十年才知道这个办公桌有多愚蠢”,因为长方形的办公桌有长有宽,坐在不同位置的人发言的分量是不一样的,中间位置发言重量就高,两边就弱,长方形办公桌这个细节违背了平等原则。哪怕这个桌子是乔布斯做的,也要换成圆形办公桌,没有C位的桌子,大家才能平等发言。

这个小细节让我很感动,角色的平等对于交流而言是非常重要的,大家没有戴自己角色身份的帽子,交流过程中也没有指引、没有指责、没有评判,就是一种平等的交流,让想法流动起来,让信息流动起来。人是服务于信息的流动的,在皮克斯智囊团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。

第二个规则是坦诚。电影不是给工作人员看的,是拍给观众看的,所以在拍摄阶段说真话、说一针见血的话,对于电影的品质是十分重要的。皮克斯智囊团最早起源于第一个动漫电影《玩具总动员》,拍摄期间就像战友一样天天打仗,所以整个团队的文化底色就是坦诚的,成员间可以说任何话,大家都秉持着对事不对人的态度,这样的交流风格、交流模式,对于想法的流动,对于高品质的交流是至关重要的。

乔布斯的风格是比较残酷的坦诚,坦诚到令人发指,跟他在一起交流都觉得压力很大。艾德文有一个很好的品质,前一周和乔布斯吵完架后,下一周还会去找他吵架,有时候是乔布斯赢,有时候是艾德文赢,但是后期乔布斯越来越听艾德文的,因为艾德文在乔布斯面前,并没有取悦乔布斯的态度,艾德文也绝不轻易妥协,他以坚守原则赢得了乔布斯的尊重。

坦诚从表面上看是很浅的,但实际上要求非常高。面对乔布斯的过于坦诚,皮克斯智囊团拒绝乔布斯参加会议,因为乔布斯的出现将会导致话轮交换不平等,乔布斯也认为自己在创意方面没有才华,也选择不参加智囊团会议。由此可见,智囊团保护会议的平等交流是多么重要的一个原则。这样的风格形成以后,它的群体智慧、组织智慧也就形成了。

随着交流和探讨的深入,皮克斯的作品深度也在加深。皮克斯出品的《玩具总动员》《汽车总动员》《海底总动员》都是关于成长的故事,成长是皮克斯非常重要的一个主题。《玩具总动员》的主人公是个叫安迪的男孩,在长大之后就将从小一起玩的玩具扔掉了。《玩具总动员》第二部中,玩具胡迪离开了家,它有一个机会可以过上安稳幸福的日子,条件就是不再回家,胡迪说自己不能阻止安迪的成长,但更不想错过安迪的成长,哪怕终有一天会被安迪抛弃,它还是选择回到家里,台词非常打人。皮克斯的作品,无论它的主人公是人、玩具,甚至是台灯,都能够击穿一个感受,它是有生命的。当对方是个生命的时候,我也是个生命,这时我看待对方就是平等的,是在用生命对待生命,用灵魂对待灵魂。

对动画的虚拟物体赋予尊重,这与皮克斯的创意之魂拉塞特极其有关。拉塞特加入艾德文的公司之前是一个工程师,他既会做技术也会画画,当拉塞特加入团队之后,原来的工程师就再也不动笔画画了,因为工程师的画可以让物体动起来,而拉塞特的画却可以赋予物体以生命和灵魂。

在这样的探讨过程当中,皮克斯的组织智慧就出来了,当组织智慧出来以后,组织里的个体,无论是创意人员、导演人员还是制片人员、技术人员,他们的脚已经踩在组织智慧的河流里进行成长。

为什么说皮克斯公司已经有组织智慧的出现?第一,大多数的电影公司无法保证每一步片子都是佳作,但皮克斯的影片几乎都是好片子,每一部都赚钱。第二,皮克斯最近的十一部电影是由七个导演拍摄完成的,后来皮克斯卖给了迪士尼,两位创始人也先后离开,皮克斯的创意之流已经淡化很多,但它依然是全世界最好的动画公司,还能拍出《心灵奇旅》这样的优质作品。

这个案例充分证明,人和人之间想法的流动,能够在更高层面上涌现出组织智慧,一旦组织智慧涌现出来,踩在组织智慧这条河流里边的人,是多么美好和幸福。所以皮克斯是一种新的组织形态,它不看待个体,甚至不看待每一个电影,而是创造一个氛围,让创意、人才源源不断地出来,它的关键点在交流。
自媒体
备案信息
京ICP备10009731号
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
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2921号
全国公安机关互联网站安全备案
电话
400-007-9000
010-82659965
010-82873036
地址
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海淀大街8号中钢国际广场A座6层
邮编:100081
E-mail: service@nmggcwl.com
知识中心: : 邮箱登陆
Copyright @nmggcwl.com All Right Reserved.北京9393体育原生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